王府街道凤山村将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深挖文化资源,多元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凤凰台田园综合体上档升级,聚力打造青州西南片区乡村旅游“新地标”,为全市旅游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01坚持留住乡土记忆,注入乡村旅游文化灵魂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已经超越了传统农家乐的形式,正向着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说到底,特色文化才是一个景区的灵魂,也是核心的竞争力。凤山村地处王府街道西南边界,是一个依山傍水且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同时也是山东省生态文化村、山东省森林村。
为更好地深挖民俗文化、留住美乡愁,凤山村将以推进“乡村记忆”工程为抓手,以特色旧民宅、古树名木、农耕器具等老物件为载体,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内涵,配套建设六院合一的天井院和山林一体的精品民宿,高标准打造小吃一条街,繁荣发展夜市经济,真正从自然观光转向生活体验,让更多游客在乡村住下来,体验农事劳作、体验乡野生活、体验民俗节庆,塑造独特的凤凰台景观和乡村文化体验,真正打响叫响“乡愁栖息地,醉美凤凰台”品牌。
02
坚持多元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水平
要想从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内涵是灵魂,产业融合、多元发展是出路。为此,凤山村将在一门心思做精做优核心景区的同时,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民宿、康养、研学等融合发展,把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打造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双引擎”。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化运作乡村旅游”模式,按照“2+2+6”的功能布局,分三期规划建设凤凰台综合管理中心、凤凰台游客服务中心“两个中心”,生态农业种植区、观光游览区、餐饮民宿区等“六大功能区”。
在运营模式上,依托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配套建设高标准冷库、有机农产品展销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让“田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山货变礼品”,告别单一“门票经济”,实现向“文化经济”“产业经济”转型。紧抓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聘请团队管理运营,探索建立“一码游凤凰台”智慧平台,让游客一码畅享“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提升景区“宜游”度。
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在共享红利方面,凤凰台生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凤凰台种植园合作社管理运营人员优先从本地村民中招聘;所获收益的30%将用于集体,其中20%用于集体分红,5%用于留存下年度集体周转资金,5%用于村内公益性支出。村民以土地、闲散院子和荒山荒坡入股入社的,在建设开发阶段,坚持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进行分红,后期盈利再折股分红,收益要稳定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处”。同时,规划建设老年社区和老年餐厅,7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配备健身器材、文化娱乐室等,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既关心年轻人的生产就业,也关心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在把‘凤凰台’打造成特色品牌的同时,也把‘凤山村民’打造成为一个自豪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