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到这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东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凤山村:凤凰台上凤凰游

作者:青州市凤凰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时间:2020-08-27 08:18:21  点击数:

登上山东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凤山村凤凰台,便看到一群孩子在小广场内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天,不远处的景区内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曾经偏远落后的“边区村”发展成为了充满希望、势头强劲的“带头村”。

选好“领头雁”,带来发展新思路

凤山村位于青州市王府街道西南边界,由凤凰台、大黑山、小黑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219户、726人。村子三面环山,距城区12公里,村民进趟城在路上就需要近1个小时。因区位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小黑山村历经两次搬迁,后安置于驻地锦绣家园小区,大黑山通过棚改安置在驻地幸福家园,仅剩凤凰台123户、420人在原村居住,“走出凤凰台”成了村里人日思夜盼的念想。

数着一穷二白的家当,看着日渐破败的山村,支部书记张兴凯紧锁的眉头就没伸展开过;与此同时,在外面经商办公司的德胜置业总经理张德胜每次回老家,看着撂荒的土地,无所事事的老人孩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心想着为老少爷们做点什么。

“德胜啊,你在外面是挣了大钱了,这两年村里修路、养老、助学你也是帮了大忙。现在提出乡村振兴,广大农村可是大有可为。你头脑子活,要不回村领着大家伙一块儿干,公司的事你也兼顾着!”随着张兴凯“三顾”邀请,张德胜的名片上又加了个凤山村主任的“头衔”。

书记主任一条心,奔着“该为老少爷们做点事”的想法,“两委”班子会上,定下了“谋划想在前,建强支部提升组织力;党员干在先,发动群众提升号召力;打造共同体,共享收益提升竞争力”的发展调子,开始了振兴乡村、凤凰腾飞的破题之路。

架起“连心桥”,老少爷们人心齐泰山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振兴要在土地上做文章。新班子一上任,先是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清查核实各类农用地2537亩、荒山9000余亩,摸清了家底,增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底气。工作中,严格履行“四二一”工作法,清产核资、确权到户,集体的账大家伙一块儿来算,全程公开公示、阳光透明。
为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告别守着“聚宝盆”喊穷的日子,“两委”班子千方百计“化缘”,党员带头出工出力,先后硬化铺油出村路4000米、硬化田间路2000米,联通五孙路和山区1号路,生产生活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同时,新打机井6眼,铺设管道7000米,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改造旱厕112户,建成运行两个污水处理站;规划建设老年社区和老年餐厅,9户老人从偏僻地段搬入新家安享晚年。张德胜个人出资70万元,新建2000平方米“冠羽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文化娱乐室、老年活动室等,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各种实事好事的落地,烧旺了“第二把火”。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握指成拳,抱起团来才能发展。经过多次的考察学习,凤山村定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化运作乡村旅游”的振兴模式。如何变闲置的山水林地房资源优势为资本积累,更新村民观念是关键。为此,“两委”班子成员包小组、小组长包户代表、户代表包户,一家一户挨个做通工作。支部领办凤凰台种植园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凤凰台生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作荒山荒坡,发展乡村旅游。这一系列措施烧旺了“第三把火”。
“三把火”绘就的美好蓝图让广大村民打心眼里“服”,形成了“支部领着干、党员抢着干、村民跟着干”的浓厚氛围。

找准“致富路”,小山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为千方百计保障广大村民的利益,凤凰台生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凤凰台种植园合作社收益的20%用于集体分红,5%用于留存下年度集体周转资金,5%用于村内公益性支出。为鼓励村民以土地、闲散院子和荒山荒坡入股入社,在建设开发阶段,坚持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进行分红,后期盈利再折股分红,收益稳定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凤凰台田园综合体辐射周边8个村、20000余亩土地,分三期规划建设“两中心、两示范点、六大功能区”,同时构筑起了“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联结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农业种植区及高标准冷库,核心景区正进一步提升,**民宿、有机农产品展销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正紧张施工,吸纳1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核心景区的打造告别单一“门票经济”,主打“文化经济”“产业经济”,天井院正进行火爆招商,实现了“田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山货变礼品”,成为青州西南片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如今的凤凰台,先后获评山东省生态文化村、山东省森林村居、潍坊市美森林村等荣誉称号,凤山村也正向着“将‘凤凰台’打造成品牌,让‘凤山村民’成为自豪身份”的新目标大步迈进。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814号